书之于命运

《风之影》后感

我在那个充满阳光和水墨味的迷宫中, 漫游了将近半个小时. 我 的手扫过书架上的每一本书, 但始终不知道该挑哪一本才好. 有些书太老旧, 连封面都被撕毁了. 有些书很新, 红色的印章还在发亮. 我走遍一排排过道, 成千上万本书与我擦身而过, 偏偏我就不认识它们. 忽然间, 我的脑海里兴起一个念头: 这一面又一面书墙上堆放的书, 每一本都是等待我去探索的宇宙, 在迷宫外的世界里, 生活不过就是听听课, 敲敲键盘, 获得一点点注目就满足得不得了. 或许是这个念头使然, 或许是运气, 或许是运气的表亲 ——命运的安排, 我就在这一刻挑中了我要的书. 或许是那本书选上了我呢!它安静地占据着书架的一个小角落, 灰白色破旧封面贴着胶布, 防止其再被人撕毁, 皱起的许多页面与周遭一尘不染的新书格格不入. 我走近书架, 手指轻抚着封面上的书名, 一边在心里默念:

$$\large风之影$$ $$\large卡洛斯·鲁依兹·萨丰$$


书之于命运, 犹如春雨之于麦穗.

我一直相信开卷有益, 也一直想多读一些书, 拓展一下自己的短浅的视野, 提高一下自己的浅薄的文学素养, 丰富一下自己贫瘠的精神世界. 上学期选了文华老师的杰克·伦敦作品赏析课, 也是出于此(不过到现在也没读一本伦敦的书). 文老师第一节课说过, 没选上爱情心理学不要紧, 选到杰克·伦敦也教怎么谈恋爱. 语言和文字是交流的基础, 文学是交流的一座彩虹桥, 两个人若是能够喜爱同样的文字, 热爱同样的文学, 一定会有相似的观念, 举手投足相比也很合拍吧. 再者, 无论历史, 还是政治, 抑或小说, 书内都含有汪洋一般的人文内容 —— 这正是我所缺少的. 印象里不久前父亲有一次打趣道: “我问你(我)知道xxx(具体是啥忘记了, 应该是一个历史景点或者哪座山)在哪吗, 你说你不知道, 我和你就聊不起来; 我问你(弟弟)知道吗, 你说你知道, 在哪哪哪, 你还能说出很多相关的, 这样聊天才有意思."(大概是这样吧, 记不太清原话了). 我不知道父亲是在嘲讽我不读书, 还是在劝我们看点历史书 —— 历史我一看就困啊 —— 这句话也增强了我想看书的决心. 不过历史…算了吧, 看点浅显易懂的小说比较符合我的文学水平.

说起来可笑, 我之前看书只有两个原因, 一是高中的阅读课, 二是为了和(前)女友(别骂了别骂了)找话题. 但由于自己也不坚定, 终究还是没有做到"我要读书”.

上了大学, 湛忠胜和郭明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历史无底洞, 一个是哲学大咖. 虽然初高中也有很多饱读诗书的同学, 我也很崇拜他们, 但毕竟接触还是很少, 没有感觉到书对于一个优秀人格的形成是多么重要. 西电有一个偌大的图书馆, 而我有较为宽裕的时间(主要是这个学期比较颓废), 终于决定要看书了.

或许真的是这本书选择了我. 以前看的书, 要么是经由推荐, 要么是久仰大名. 而《风之影》完完全全是我自己的选择 —— 或者说它的选择. 之前去图书馆借《变形记》时, 嫌它太短, 于是想再借一本来看. 在书架旁徘徊许久, 举棋不定, 最终选择了《风之影》. 书名没听过, 作者更没听过, 甚至连西班牙作者写的书这都是第一次读. 最奇妙的是, 我选书的情境和心情, 竟和达涅尔在"遗忘书之墓"中如出一辙 —— 只不过我不用担心会在迷宫里走丢.

达涅尔因为《风之影》, 踏上了一段奇妙的冒险. 为了心中信仰的文字, 不惜与"恶魔"战斗, 不畏与荆棘为敌. 最终和伙伴们解开谜团, 使书中书作者胡利安的身世浮出水面. 在达涅尔身上, “拉因·谷柏"看到了那个怀揣着梦想与浪漫的自己的影子, 那是一身的稚气和勇敢, 成熟和忠贞. 终于他起死回生, 再次执笔, 不过这一次不再是为了自己的傻傻的固执的浪漫, 不再是为了佩内洛佩的纯洁的爱, 不再是为了米盖尔的梦想 —— 而是为了达涅尔和贝亚. 可能听起来有些夸张, 一本书救赎了两个灵魂.

浪漫的故事也与书密不可分. 胡利安喜欢看书, 佩内洛佩也喜欢逛自家的图书馆; 达涅尔喜欢看书, 滔滔不绝的故事吸引了贝亚.

我就不求什么救赎了 —— 浪漫的故事啊, 我知道你喜欢看书吧? 要等到我从书中学会如何说话, 你才肯给我机会吗?

果然我还是无法暂时放下. 书啊, 什么时候才能改变我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