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

«追风筝的人» 后感

一直放着没读的书, 读完也放着没写后感. 从刚开始翻阅, 到今天动笔写后感, 貌似大半年过去了.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书的前半段讲述的是阿米尔和哈桑童年时的生活. 拜读这部分的时候, 我总能够对阿米尔产生一种憎恨的感情, 而且随着故事的推进越来越深, 恨不得钻进书里去给他一拳. 阿米尔是主人, 而哈桑是仆人, 而且他们的种族也不同, 阿米尔血统高贵, 而哈桑出身低贱. 可是阿米尔从小就和哈桑争父亲的宠, 父亲打算带阿米尔做些什么, 只要父亲开口说要带上哈桑, 阿米尔就一天都不好过; 不带哈桑, 阿米尔就因独自"享有"了父亲而沾沾自喜. 表面上, 阿米尔和哈桑一起玩, 一起追风筝, 可实际上阿米尔更多地是把哈桑当成工具人来看 — — 风筝节时, 哈桑操控风筝, 逐一击破各路对手, 即使手被风筝线割破; 追风筝时, 也是哈桑一个人在努力, 把象征着荣誉的风筝追回来, 交给阿米尔. 阿米尔因此夺冠, 可是这分明是哈桑一个人的功劳! 阿米尔认为, 哈桑是他的仆人, 为他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当然. 当阿米尔受到欺负时, 挺身而出, 同时也引来了祸端. 再一次追风筝时, 哈桑被报复了, 他死死守护象征着荣誉的风筝, 而遭到强暴. 此时, 阿米尔目睹了全程, 可他不敢向哈桑一样挺身而出, 而是选择了袖手旁观, 当作没看见. 在这之后, 阿米尔的心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他开始陷入自我矛盾之中, 经常做梦, 梦见自己害了哈桑. 他不敢正视哈桑, 而哈桑却认为是自己没做好. 这使得两人的矛盾愈演愈烈, 最后阿米尔的心理发生了变态, 他陷害哈桑, 把哈桑赶出了家门 — — 想着永远逃避问题.

战争爆发, 阿米尔一家逃亡至美国, 这使得阿米尔离哈桑又远了一步, 两人似乎再也产生不了任何交集. 父亲去世后, 某天拉辛汗突然打来电话: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阿米尔踏上归程, 路上了解到了哈桑依然坚守阿米尔的家, 不惜被杀害. 这使得阿米尔再次陷入心理斗争. 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 回想过去, 阿米尔是如何对哈桑的, 而哈桑又是如何忠诚地服务阿米尔, 并为此奉献一生的, 阿米尔终于意识到自己亏欠哈桑太多 — — 人总是在失去了什么的时候才会学着去珍惜什么, 然而给自己留下的只有懊悔和惋惜. 越是回忆过去, 越痛恨自己, 每晚都重复做着自己害死哈桑的噩梦. 可即便这样, 也无法让阿米尔下定决心冒险.

最后, 阿米尔发现了恐怖的真相. 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 父亲年轻时做了错事, 用尽了一生在赎罪. 不知是阿米尔终于良心发现, 还是仰望父亲的所作所为, 还是因为哈桑是他真正意义上的, 有血缘关系的兄弟, 阿米尔终于决定, 踏上自我救赎之路.

哈桑与世长辞了, 他的儿子, 索拉博, 过得更加艰难了. 正值国家内战, 暴政横行, 连恤孤院也免不了欺凌. 拉辛汗骗阿米尔, 索拉博还有远离战火的亲人, 只需要将他从恤孤院接出来, 交给亲人抚养即可. 当阿米尔历尽千辛万苦, 将索拉博从敌人手中解救出来, 才发现, “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是像哈桑对待阿米尔一样, 对待索拉博 — — “为你, 千千万万遍”.

人非圣贤, 每个人都会做错事, 每个人都可能伤害过其他人. 有天我不知为何回忆起了曾经, 自己年少轻狂的时候, 除了悔恨和惋惜, 我一无所有. 伤害的人太多, 无法挽回的情感太多, 很多人已经再也无法产生交集, 更谈不上有机会自我救赎. 阿米尔是幸运的, 做了错事至少有弥补的机会, 还有一个时时刻刻准备重归于好的朋友, 而很多人, 包括我, 等稍显成熟, 才发现自己年轻的做法伤害了太多人, 而现在完全无能为力.

而现在能够做的, 就是以书为鉴, 以"史"为鉴, 三思而后行, 真诚待人, 珍惜现在, 不留遗憾.